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消防救援人員抗洪搶險救災現(xiàn)場。(資料圖片)
清晨的大別山,薄霧飄散開來。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訓練場上,整齊劃一的鍛煉聲,從不遠處傳來。“當紅軍傳人,做紅門衛(wèi)士”的標語在晨光中漸顯,恰似這片紅土地與“火焰藍”的深厚情緣。
自1975年建隊,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先后榮獲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先進集體、全國公安現(xiàn)役部隊先進基層黨組織、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、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“國字號”榮譽。一個個榮譽的背后,是無數個驚心動魄的日夜,是無數次向著危險前行的背影,更是對“紅土地”深沉的愛與擔當。
“紅門衛(wèi)士”勇?lián)?/font>
“現(xiàn)在這個季節(jié),是馬蜂活動的高峰期,大家離遠些。”7月30日,在金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,消防救援人員快速處理了3個大馬蜂窩,消除了安全隱患。入夏以來,蜂窩類警情增多,一個月多達數十起,甚至有不少居民被蜇傷。
其實,這只是金寨消防守護老區(qū)平安的尋常一幕。
金寨是全省面積最大、山庫區(qū)人口最多的縣,淠河、史河橫貫其中,橋梁隧道眾多。復雜的地形使得每一次救援,都如同闖關,每一次逆行,都是在挑戰(zhàn)極限。那是3年前的一天,G42滬蓉高速船板沖大橋上,滿載硅油的貨車發(fā)生追尾。消防救援人員沖鋒上前,煙塵遮蔽視野,火舌噼啪作響。在極端環(huán)境中,他們憑借過硬本領,最終化危為安。
比起明火,洪水的危險藏得更深。2018年8月的湯家匯鎮(zhèn),78歲的周老漢被困在河心孤島,渾濁的洪水裹著樹枝翻滾。消防救援人員容偉民冒著生命危險,橫渡130米寬的河面,好不容易把救生衣套在老人身上。而此時,老人卻突然掙開繩子——他怕把這個年輕人拖下水。救援陷入困境,指導員何磊改用竹竿、溜索等方法也未成功。最終,通過搭建高位“T型”橫渡系統(tǒng),經過14小時奮戰(zhàn),成功將老人安全救出。當老人被抱上岸時,容偉民、何磊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腿泡得發(fā)白起皺。
近年來,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先后完成2016年“6·30特大抗洪搶險救援”和2018年“8·17孤島救援”等重大任務,用熱血守護生命,用奉獻詮釋擔當。“幾十個消防員,就能感動一座城。”這句發(fā)自群眾心底的贊譽,是汗水與鮮血鑄就的榮耀勛章。
“紅色服務”踐初心
“小陳,能否搭把手,幫我把打稻機從老宅子里抬出來?”前不久,花石鄉(xiāng)大灣村村民陳澤申來到執(zhí)勤點求助。“大爺,別急,我這就跟您去。”消防救援人員陳俊杰二話沒說,便放下手頭工作,跟著老陳一起將機器抬出來,放到了指定位置。
今天的大灣村,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明星村”,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。消防安全壓力也隨之增大。2021年4月份,市消防救援支隊和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聯(lián)手,在該村設立了微型消防站,承擔防火宣傳、滅火救援和助農服務等任務。
不僅如此,消防救援人員還創(chuàng)新開展愛民實踐服務,一年四季隨時“在線”,主動幫村民采茶、宣傳防溺水、檢查炭火安全。村民們的態(tài)度從最初的“村里來了消防員”,變成了“有事就找消防員”。
守護人民生命安全,沖鋒在前;助力老區(qū)發(fā)展,主動作為。“他們來得勤快著呢,不光看現(xiàn)場,還手把手教我們,這安全知識真是送到心坎上了!”提起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開發(fā)區(qū)工作站,安徽金園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學君豎起了大拇指。
“消防通道堆了貨,員工圖省事把電動車推進車間,消防栓被雜物擋了……這些小毛病,看著不起眼,可都是‘定時炸彈’啊!”開發(fā)區(qū)工作站消防救援人員吳洋的工作,就是和同事們一起,把這些藏在企業(yè)犄角旮旯的隱患“揪”出來,督促企業(yè)當場整改,把危險消滅在萌芽里。
“看著他們這么用心,我們也更有底氣搞好安全生產了。”張學君的話道出了不少企業(yè)的心聲。開發(fā)區(qū)工作站現(xiàn)服務園區(qū)816家企業(yè),自成立以來,已整改隱患1153處,培訓1192名員工,“貼身服務”的細心,實實在在為企業(yè)筑牢了“防火墻”。
“紅色基因”融血脈
“您現(xiàn)在看到的是,原景復原的洪學智將軍書房……”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,身著“火焰藍”的講解員楊振洲動情地講述著。消防救援人員“客串”紅色講解員,是延續(xù)多年的傳統(tǒng)。新隊員下隊后,必須經歷吃紅米飯、上紅色課、看紅色電影、學講紅色故事等“十個一”紅色主題教育,讓絕對忠誠深深刻進骨血里。
在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,“當紅軍傳人,做紅門衛(wèi)士”不僅是隊訓,更是深植每位消防救援人員心中的精神坐標。深挖28處紅色資源,串聯(lián)成“紅色教育地標”,大別山精神已經融入血脈。
紅色精神滋養(yǎng)下,金寨消防“映山紅”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。“我有一群消防員哥哥,他們總是鼓勵我好好學習,成為一個勇敢的人。”小娜(化名)在作文里這樣寫道。這個出生在特殊家庭的小姑娘,父親離世,母親離家,跟著叔叔嬸嬸生活,性格內向孤僻。2022年1月,小娜與消防救援人員結對幫扶,隊長王兵成了她的好友,小娜的命運因此而改變。
每逢寒暑假開學,消防救援人員總會帶著生活、學習用品來到小娜家,鼓勵她樂觀面對生活。如今的小娜,性格變得開朗樂觀,還成了品學兼優(yōu)的初中生。自成立以來,金寨消防“映山紅”志愿服務隊已開展各類志愿活動600余次,資助貧困學生32名,他們用愛為老區(qū)孩子點亮前行的燈。
“一代代消防人的面孔在歲月中更迭,但那份守護老區(qū)的使命從未改變,面對系列榮譽和群眾的肯定,我們更深感責任重大。”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歐陽洋博表示,將繼續(xù)在內功、硬功和外功方面下功夫,內功就是傳承紅色基因,硬功就是苦練專業(yè)本領,而外功則是依托體系,這個體系就是政府主導的、各行業(yè)部門積極參與的消防安全大網格,爭取把防火的地基越打越牢。
回首1975年到2025年的歲月征程,接警出動2.25萬余次,解救被困群眾5600余人,保護財產價值264.5億元……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用半個世紀的堅守,詮釋著“人民至上”的赤誠初心,當“紅土地”與“火焰藍”交相輝映,“紅軍傳人”與“紅門衛(wèi)士”的故事還在續(xù)寫。(記者 儲著坤 黃雪彥)
記者感言
刀山敢上,火海敢闖。這不僅是每位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隊員無畏精神的寫照,更是他們守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具體行動。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隊伍,用青春熱血爭當革命老區(qū)的“紅軍傳人”,用最美逆行爭做皖西大地的“紅門衛(wèi)士”。
最令人動容的,是他們將紅色基因轉化為使命擔當的實踐力量。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,年輕的消防員們用質樸語言講述革命故事時,眼中跳動的信仰之火讓人確信:傳承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刻進骨血的紅色基因。在搶險救援現(xiàn)場,他們迎戰(zhàn)洪魔的身影,恰似當年紅軍精神的時代鏡像。
最溫暖人心的,是他們與老區(qū)群眾的血脈深情。大灣村村民那句“有事就找消防員”的樸實話語,道出了新時代“最可愛的人”的真諦。而“映山紅”志愿服務隊幫扶孤兒的暖心故事,則展現(xiàn)了“火焰藍”制服下最動人的鐵骨柔情。英雄從未遠去,他們只是換上了“火焰藍”的新戎裝;信仰從未褪色,它正化作守護萬家平安的日常堅守。